首页  >  新闻资讯  >  九派观点  > 

互联网停车,下一个独角兽or 下一个溃败?

首先,互联网停车的概念是何时以及如何兴起的?具体的时间无法细究,互联网停车兴起应该是2015年前后陆续有创业者进入,2016年开始大发展。兴起的原因无外乎传统停车行业痛点多,互联网停车大有可为。背后深层原因是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就可以实现停车场普遍联网,且移动支付、二维码扫码等基础环境和消费者接受度也日渐完善和成熟,互联网下沉实体产业的条件也同样成熟。因此,”互联网+停车”市场在共享经济、资本迁移、政策利好三大驱动力下,各种停车Apps不断涌现,但互联网停车到底是下一个独角兽公司还是另一个溃败的市场?

 

说起互联网停车,就不得不提传统停车行业,其实在中国停车行业无法称之为产业,传统停车场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管理散乱:缺乏专业化管理、市场集中度低,散而乱,现有停车场以业主自营和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兼营为主,基本没有专门管理停车场的专业公司。

2、总量缺口大:随着国民车辆购买量的不断攀升,车多位少,且之前建筑设计中对停车位的规划预留量不够,导致我国停车位缺口比例非常大。

3、停车场结构分散: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侧为补充。首先配建时候由于停车场一般是地下,介于成本等考虑,很多配建的停车场都偏小无法满足配套建筑自身的停车需求更不用提满足周边建筑停车需求;其次,国家公共建设停车场无论从规模和地理位置都无法满足最基本实际需求;路侧停车会加剧本已拥堵和负荷的行车环境,未来路侧停车会逐步取缔和缩小。

4、智能化水平低:人工收费为主,智能设备配置率还出去低水平,且以出入口控制系统为主(占80%左右),艾瑞咨询调研显示,“北上广深”智能停车场覆盖率仅为7%。

5、供给需求不平衡问题突出:

a)需求端:核心区域、热门区域或潮汐区域停车一位难求,据艾瑞咨询《智慧停车研究》,平均停车时长近20分钟,且停车体验差,普遍存在停车场出入口慢、场内找车位难、找车难、缴费排队。

b)供给端:虽然停车位供需缺口大,但停车位空置率仍居高不下。据艾瑞咨询《智慧停车指数》指出,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为44.6%,地下停车场空置问题尤为严重

c)政府端:加剧拥堵和环境污染,停车难一方面导致违停现象普遍,是的交通环境恶化,引起交通拥堵;据调查显示,城市中约30%的交通拥堵由于车主寻找停车位导致,且在停车过程中一致是低俗运转加大了汽车污染物的排放,加剧环境污染。

互联网停车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停车难、供需不平衡、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答案首先是显而易见的:

1、互联网化将碎片化的停车资源链接起来,提高车位和车主的供需匹配效率;

2、互联网化将车主尤其是有车位的车主链接起来,实现停车位共享,盘活闲置资源;

3、互联网=智能化,推动停车场智能化,诸如车位搜索、停车场/停车位导航,反向寻车、移动支付等从而提升停车体验,提高管理效率。

互联网停车的现状:模式五花八门、群雄割据混战;

互联网停车场主要有四类玩家:创业型公司(大多数是互联网企业转型和新进入者)、智能停车设备商(大多数是原来道闸系统供应商)、市政交管部门、BAT。本文仅关注前两者玩家,后两者都属于无法参与和分享的,且BAT目前都是轻度参与,保持关注。而且对BAT来说,无需自身发展只要等到互联网停车真正大有可为的时候,可以轻易用资本进行碾压式兼并购。还有一种玩家目前也是隐形的存在,就是已显山露水的互联网出行众大佬,虽然目前在互联网停车领域的动作不太大,可对于此类型互联网公司有流量、有用户、智慧停车可能只是增加一个细分界面的事,可参考滴滴打车收购E代驾未果自己推出滴滴代驾,分分钟也是资本碾压互联网停车公司。

 

目前互联网停车的模式有一下五种:

1、车位信息共享(代表案例:Parkme,遍及64国家,超过3200个城市84000个停车场,覆盖停车位超2900万个);

2、全流程优化(代表案例:ETCP,在北上广深等10约个城市,覆盖停车场2000宇哥,注册用户数达500万,日交易量约5完笔,也是互联网停车的鼻祖和引领者)

3、车位共享P2P(代表案例:丁丁停车,主要在北京)

4、代客泊车(代表案例:e代泊,覆盖北上广深等12个城市包括机场、医院、商圈等热门停车场)

5、车位预约B2C(代表案例:Justpark,英国前五大创业公司之一,2014年营收近200万英镑)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

互联网停车未来是否有戏?

从长远来说,互联网停车是大发展方向。我国城市化建设在快速推进,但城市规划中对于停车需求明显考虑不足,短期内无法通过增加车位供给来解决停车难问题,且长期来看从地价尤其是核心地价不断攀升的情况来看,车多位少的情况难以改观。通过互联网+停车实现稀缺停车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车主停车体验,提供停车场运营管理效率,部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不同角度和方向来看都是大势所趋。

但是现阶段来看,互联网停车还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类似于之前的互联网打车群雄混战阶段。与互联网打车不同的是,互联网停车是一项更强调硬性指标的系统工程,掌握足够多、优质的停车场资源是关键。停车APP对车主的价值除了通过改善停车位导航、排队缴费、预约停车、无卡通行等停车体验外,只有当停车场网络的规模达到质变,庞大互联的停车网络才会形成结实的竞争壁垒。这个过程短则2~3年,长则5~10年都不可预测。现阶段无论是补贴C端、业主端、还是培养用户习惯,还是地推式搭建智能停车网络或智能化,都需要雄厚的资本实力,尤其是部分创业者免费提供设备和加大补力度等激进方式抢占停车资源,更是拉高了资本门槛。在商业模式不复杂可复制、核心资源稀缺争抢、群雄割据集中度低的互联网停车行业,很难说谁会脱颖而出,相比之下我更看好有着较强融资能力、且背靠BAT等流量巨头、导流成本低的互联网停车公司。